遗传性乳腺癌:揭开遗传面纱,守护生命之花
乳腺癌?遗传?是的,你没看错,肿瘤也会遗传!上一期我们认识了导致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详见“90%女性有乳腺癌筛查认识误区?防治“乳腺癌”,从规范筛查做起(下)”),遗传因素成功“入围”。研究表明,大约有10%的乳腺癌与遗传因素相关,即由乳腺癌易感基因致病性胚
乳腺癌?遗传?是的,你没看错,肿瘤也会遗传!上一期我们认识了导致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详见“90%女性有乳腺癌筛查认识误区?防治“乳腺癌”,从规范筛查做起(下)”),遗传因素成功“入围”。研究表明,大约有10%的乳腺癌与遗传因素相关,即由乳腺癌易感基因致病性胚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99%的乳腺癌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名副其实的女性健康“第一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高达231万,且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科研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乳腺癌的主要致命威胁在于其转移能力。一旦肿瘤形成且为浸润性,就可能发生转移,这一过程可能发生在手术前后数月乃至一两年后等。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哪些方式来尽量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呢?
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肿瘤医学中心正在进行一项乳腺癌临床试验,试验名称为《评价TQB3616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辅助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申办者为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
德曲妥珠单抗二线治疗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带来显著改善的两例案例分析。晚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目标在于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新型ADC药物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目标的变革。自曲妥珠单抗治疗问世以来,大多数HER2阳性早期乳腺
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卧室,唤醒了沉睡中的李玲。她睁开双眼,习惯性地伸手摸向右侧乳房,却突然僵住了。那个硬块依然存在,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她平静的生活。
目前,尽管多基因检测技术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对于这些多基因测试与免疫组织化学(IHC)结果之间相关性的数据仍然相对有限。而深入探索多基因检测结果与IHC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对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优化治疗方案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
乳腺癌 生物标志物 mammatyper 2024-11-22 18:12 12
隐匿性的乳腺癌(又称隐匿型乳腺癌或隐匿性乳腺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治疗的,其治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患者的个体健康状况等。
今年已86岁高龄的刘女士,近日因“左乳肿块一年,逐渐增大”前来医院普外科门诊治疗。普外科医生佟凡在接诊后,发现患者不仅体重过轻、高龄,还长期吸烟,乳腺肿块的性质也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在入院后,患者接受了包括肺功能在内的多项常规检查。鉴于患者长期吸烟,肺功能检测结
很多乳腺癌患者在经历了漫长的治疗和康复后,终于迎来了“战胜癌症”的那一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人在多年后却发现自己患上了心力衰竭。乳腺癌好了,心脏却“垮了”,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研究发现,这一现象可能与治疗乳腺癌时使用的某些药物有关。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研发热点之后,近年来,众多抗体偶联药物(ADC)也将HER2作为靶点。ADC的常见耐药机制可总结四类——抗体介导的耐药、药物转运受损、溶
王大夫是一位内科主任医师,兼具多年肿瘤营养干预的经验。她最近受邀在当地社区举办一场健康讲座,主题是“营养补充剂的正确使用与潜在风险”。讲座还没开始,会场就坐满了人,大家对维生素补充剂的话题显然十分感兴趣。
李某,34岁女性,主诉右乳浸润性导管癌确诊5年伴脑转移3年就诊。既往因右乳肿物增大,于2019年4月接受6周期TA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后达疾病稳定(SD),病理提示为Luminal B型、HER2阳性。2019年8月22日行右乳癌改良根
为进一步打击网络谣言,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科学辟谣联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抗癌协会联合开设《“瘤”言蜚语》栏目,邀请行业专家及业内资深人士用科学与事实对肿瘤谣言进行科学辟谣,并对各类谣言的产生规律进行剖析,揭示其产生、传播路径和规律,让公众对谣言的产生能有
面对敌人时,我们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同样,当人生遭遇乳腺癌,再怎么艰难也要深入细致地分析并全面了解其详情,给它画个像,诸如分类、分级、分型及分期等特征。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与家族史和乳腺癌相关基因、生殖因素、性激素、营养与饮食、环境因素等有关。乳腺癌早期多数无明显症状,多在健康普查中发现,常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并可出现乳头回缩、乳房皮肤“酒窝症”或橘皮样变、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乳腺癌的诊疗现状如何,有哪些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如何做好患者的全程管理?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莫雪莉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红霞教授一致表示,乳腺癌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早筛、早诊到治疗康复,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2024年11月15-17日,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古都西安盛大召开,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核心主题,在乳腺癌领域整合了全球最新诊疗理念、进展及经验。在大会现场,《肿瘤瞭望》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谨教授,从乳腺癌相关心脏安全管理着手,
在临床上,大部分出现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并没有太多的症状表现,多数是通过复查发现了骨转移,所以例行复查非常重要。